分享到: |
她是沈阳东北机器制造厂的工人,她爱岗敬业,不怕苦累,从1957年至1965年,实现技术革新177项,其中重大技术革新58项,并用434天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工作量,被同事们称为“总是在跑的铁姑娘”;她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她忘我工作,甘于奉献,先后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并于196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毛主席的好工人”。她,就是用奋斗书写人生的“最美奋斗者”——尉凤英。

眼下,由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沈阳评剧院创排的大型新编现代评剧《尉凤英》正在紧张排练中,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前往现场进行了采访。
舞台“上新”:
融入科技元素,让剧目更富时尚感
大型新编现代评剧《尉凤英》是由国家一级编剧黄伟英、国家一级导演王文龙等组建主创团队,根据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同志的真实事迹而创作的现代评剧。该剧通过对尉凤英同志事迹的展示和人物的刻画,歌颂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贡献,颂扬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此外,该剧还结合当代观众的需求,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描述。
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副主任、沈阳评剧院院长张巍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评剧《尉凤英》是通过表现尉凤英青年时代的劳模事迹,展现这位全国劳动模范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伟大业绩,“我们利用评剧这一地方戏曲的形式,塑造舞台上尉凤英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在时代的交替中塑造人物,深化主题,从而彰显时代精神。”张巍透露,该剧将综合展示沈阳评剧院“韩、花、筱”三大艺术流派的魅力,剧目行当齐全,舞台人物鲜活。此外,舞美、服装、灯光设计更加贴近当时的生活和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主创团队还特意开创了评剧舞台艺术与科技创新相互交融的新观演模式,即在剧中植入裸眼3D等科技元素,让该剧更富科技感、未来感和时尚感。

演员“上心”:
去尉老家“取经”,抓住人物的“魂”
作为剧中年轻时期尉凤英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评剧“韩派”传承人周丹表示,评剧《尉凤英》并没有过多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大起大落和悲欢离合,而是通过简单的生活和工作来彰显人物的责任和担当。为了演好这位榜样人物,周丹特意去尉凤英家里“取经”,“尽管我对她并不陌生,但我还是想近距离去感受一下人物的状态。见面之后我发现,老人家特别朴实,也很真诚。”通过观察交流和查阅资料,让周丹抓住了人物的“魂”,“尽管50岁的我要演出尉凤英20岁的状态,但也没什么难度。”
在周丹看来,评剧《尉凤英》采用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为主旋律作品增添了活力,“舞台上,年轻时期和老年时期的尉凤英将在同时空出现,会有一种穿越时空对话的感觉。”饰演老年时期尉凤英的演员为著名评剧演员、评剧“筱派”传承人王筱评,她在表演中深切感受到尉凤英一生为了工作忘我的精神,“尉凤英在平凡的岗位塑造了不平凡的一生,这种劳模精神值得所有年轻人学习。”
张巍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全市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做好2023年艺术生产和精品剧目创排工作意义重大。沈阳评剧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以辽宁“六地”精神为导向,牢牢抓住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这一机遇期,大力颂扬劳模精神,这就是我们创排《尉凤英》的初衷,通过沈阳人物讲述沈阳故事,展现这座英雄城市的奉献精神,欢迎您去看评剧《尉凤英》,从而让‘劳模之花’开遍沈城。”
据悉,该剧将于3月23日在盛京大剧院首演,届时,尉凤英也将亲临现场。之后,该剧将开展10场以上巡演活动,并计划参加2023年辽宁省艺术节以及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