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沈阳网  >  文化频道  >  首页  >  文化看点
他用4000余件藏品讲述雷锋故事
https://www.syd.com.cn   来源:沈阳网 2022-09-02 08:52
分享到:
更多

  资料图片

  “今年8月15日,是雷锋同志牺牲60周年。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把自己的收藏品拿出来整理一下,从中感受雷锋精神对我成长的激励。”记者眼前这位80岁的老兵于兆玉,说起雷锋的故事,话语中满是激情。

  于兆玉退休前,是原沈阳军区后勤部直属供应部副部长,大校军衔。他说,由于受部队多年学雷锋活动的熏染,雷锋已成为他心中一座永远高耸的丰碑。

  开设“雷锋在沈阳”主题展厅

  走进位于和平区四平街社区于兆玉的家,让记者最感兴趣的是屋内四个书柜里的陈列:几百本与雷锋有关的书,许多与雷锋相关的珍贵资料。

  于兆玉说:“我是1961年入伍的,比雷锋晚到部队一年。我们那批兵入伍后,是唱着向雷锋学习的歌曲、听着雷锋的故事成长起来的。入伍之后的40多年时间里,我一直收藏与雷锋有关的物品。”

  在部队,于兆玉多次参观雷锋纪念馆,对雷锋产生了很深的情感,所以,在他的藏品中,包括许多和雷锋有过接触的人手写的珍贵资料。于兆玉说:“1961年《东北民兵》杂志要拍一张东北战士形象的照片,记者周军找到雷锋,照片中雷锋戴着的皮帽子就是我一位战友李奎根的。后来,我请李奎根写了他当时和雷锋这段故事的回忆录,我一直保存至今。”

  于兆玉还数次拜访过曾经采访过雷锋的陈广生、参加过《雷锋日记》编选的冯荆育、参与制作《雷锋》幻灯片的戚亭湘等人,并请他们写下对雷锋的回忆,作为珍贵历史资料保留。

  记者了解到,于兆玉坚持40年自费收藏雷锋资料,已收藏有关雷锋的史料、书籍等八大类实物4000余件。几年前,他听说沈阳要办雷锋文化陈列馆,就将个人收藏的1000余件雷锋资料送去,为此,陈列馆专门开设了“雷锋在沈阳”主题展厅。通过这些与雷锋有关的照片、报道、画报、邮票、书签、光盘、歌曲、磁带、纪念章等藏品,让参观者接受雷锋精神的洗礼。

  珍藏八部关于雷锋的幻灯片

  于兆玉说,1991年夏天,他认识了同在原沈阳军区工作的“雷锋班”第十三任班长王显荣,并通过王显荣引见,他先后收集到雷锋班27任班长的亲笔题字。

  不论到外地出差还是探亲访友,当地的旧物市场、文玩街,都成了于兆玉必定光顾的地方。有一次,他在一个古玩市场发现一枚1964年共青团河南省委制作的雷锋头像奖章,要价不菲。他软磨硬泡,要用自己珍藏的一枚1947年手工制作的纯银奖章来交换。人家问他:“你这枚奖章可是纯银的,你舍得吗?”于兆玉二话不说,放下银质奖章,如获至宝般地把那枚雷锋奖章拿回了家。

  在于兆玉的雷锋主题收藏中,共收藏八部关于雷锋的幻灯片,他印象最深的有两部,一部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另一部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其中幻灯片《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是由原沈阳军区的戚亭湘牵头制作的。为了创作好这部幻灯片,戚亭湘特邀《雷锋的故事》作者之一的陈广生和油画名家柳青、关琦铭等做指导,最终制作出了这部118张片的大型幻灯片,还配制了音乐唱片,下发到部队后,受到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

  40余次把雷锋事迹展送到基层

  有意思的是,于兆玉的雷锋主题收藏,开始老伴并不知道。2000年的一天,于兆玉趁老伴到外地出差的机会,把珍藏多年的实物拿出来欣赏,没想到老伴提前回家,面对摆得满地满床的雷锋资料,老伴笑着说:“好啊,你什么时候收藏了这么多宝贝?原来你把心思都用在雷锋身上了!”就这样,老伴成了于兆玉雷锋主题收藏的第一位参观者。

  2013年,已从部队退休的于兆玉,把家中雷锋主题收藏品带到原沈阳军区后勤部史馆搞了一次展览,为了拉展品,竟然用了一辆中型客车和两辆小轿车。

  在于兆玉的珍藏中,有一段录音是雷锋1962年在原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于兆玉说,25年前,他在北站旧物市场用180元把这个发言磁带买回了家,由于磁带老旧没有设备播放,就一直放着。当他的展品在“弘扬雷锋精神展”上一露面,立刻引起一名电视台记者的关注。那名记者将磁带拿回单位,找台里的技术人员接上已断的地方,运用四台机器把录音复原了。至此,人们才亲耳聆听到雷锋这段催人奋进的发言。

  在于兆玉看来,学习雷锋,是学习他多做好事、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为了这个想法,于兆玉40余次将展品送到部队机关、大中专院校、工厂社区等处进行展览,让更多的人学习雷锋精神,争做雷锋那样的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陈凤军/文

  主任记者李浩/摄

编辑:xw17
更多文化新闻!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有艺术(syyys2015)
相关新闻:
沈网视频
沈网图片
文化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