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沈阳网  >  文化频道  >  首页  >  老照片
双手搂定宝塔山
https://www.syd.com.cn   来源:沈阳网 2022-05-24 09:16
分享到:
更多

  左起:刘文玉、贺敬之、胡世宗

  胡世宗(右)看贺敬之(左)题签

  左起:贺敬之、马加、胡世宗

  胡世宗

  23年前来沈阳

  歌剧《白毛女》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的一部经典,当时是集体创作,贺敬之执笔。

  贺敬之熟悉农村、农民,他的《北方的子孙》《弟弟的死》《五婶子的末路》等诗作都是他在15岁至17岁写出来的,这些作品描写了中国农民的命运。所以,在他的笔下,喜儿、大春都是极为生动和感人的。

  挥泪写就《回延安》

  我在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读初中时,课本上就有贺敬之的《回延安》,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必须背诵,我是最先完成背诵的几个人之一,我太喜爱这首诗了。

  后来我亲自听贺敬之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过程。那是他在离开延安10年之后的1956年3月,受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报邀请,重返思念万端的延安。他是和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乘坐同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到西安,又从西安乘坐汽车到达延安,参加在延安举行的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一路上他和胡耀邦下棋,到延安又一同参加植树劳动。去年秋天,我在台儿庄“贺敬之柯岩文学馆”看到了这些照片。

  重回阔别的延安,贺敬之这颗诗人的心灵被强烈地撞击着。他和与会代表一起参观党中央当年在延安各处的旧址,又探访了他的母校鲁艺所在的桥儿沟的干部和乡亲,他感到了母亲怀抱的无比温暖。会议结束时要开一个联欢会,贺敬之要用这里乡亲们喜爱的“信天游”形式唱出自己回延安的感受。他边流泪边写,天很冷,他感冒了,嗓子都说不出声儿了。第二天他无法登台给大家演唱了,这首66行的“信天游”《回延安》在当地的电台被演唱出来,也被当地的文学刊物《延河》发表出来,这样一首急就章被广为流传,成了至今人们都喜爱的一首经典之作。

  “心口呀莫要这样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贺敬之说,这些句子,都是他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看望马加

  还是1999年9月贺敬之来沈阳那次,他提出要去看看马加。马加是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知名老作家,曾任省作家协会主席,他写出过《开不败的花朵》等著名小说,那年已经90岁了,他身体欠佳,人有些脱相、木讷,很少言语。我们陪贺敬之到马加的家去看望,贺敬之聊到延安的人和事,临别时,马加坚持拄拐起身,送客人到楼梯口。就在贺敬之与他握手告别时,马加突然脱口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惊喜,贺敬之作品竟如此深入人心!

  贺敬之说:“我是延安哺育的,是《讲话》哺育的,延安鲁艺给了我全新的生命!”

  1999年9月,著名诗人贺敬之一行人从朝阳来到沈阳,正在参观沈阳市百年邮政展览。贺敬之打电话找到刘文玉和我,我们赶到沈阳市邮电局,见到时任市邮政局长的董兰元等人。贺敬之一行人住格林大酒店。

  曾写出《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歌词的诗人刘文玉和我,陪着贺敬之细致地参观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贺敬之对这个馆展出的东北抗战的内容十分感兴趣,并和我们在贺中令设计的那块残历碑前合影。

  我们还陪贺敬之看了沈阳“怪坡”。在酒店的二楼会议室,贺敬之情意深深地会见了辽沈地区的诗人阿红、牟心海、李松涛、李秀姗等人,聊的是诗歌创作方面的事情。

  我从小喜欢贺敬之的诗

  我从小学诗就喜欢贺敬之、郭小川的诗,背诵过他好多诗。在这次沈阳聚会时,我还背诵了他1959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的一首诗:“请安静啊请安静,你们——狂喜欢跳的宇宙群星,静下来啊静下来,你们——波涛惊起的晴空大海……”这首诗并未收入后来他的诗集中,只在报上发表一次,但我在读初中时背诵过。

  我们初次见面

  1965年11月,我在北京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会议期间一天晚上,我和十几位部队作者被请到位于王府井的人民日报社大楼开座谈会,组织者就是贺敬之,他与我们交谈,谈的都是《烧煤问题》和《一百个放心》等部队的小戏,并未谈诗。那时我孤陋寡闻,不晓得诗之外他在戏剧和其他文艺方面的成就。

  1975年、1976年两年,我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实习,我报到后惊喜地发现,我的办公桌左上角的大铁文件筐里全是曾任文艺部党支部书记的贺敬之签批过的稿件和信件。那时我多傻,这些废旧文件都被工作人员收走放麻袋里化纸浆去了,若是把它们留到今天,不知其中有多少重要的资料呢!

  20岁执笔《白毛女》

  贺敬之1924年出生在山东省峄县贺窑村(今属枣庄市台儿庄区薛庄乡),今年98岁了。他16岁奔赴延安,在延安鲁艺学习、生活和工作了6年。

  我曾多次拜访他,曾与诗友峭岩一起去,曾与老伴一起去,曾有几次是和儿子海泉同去的。

  前两年有一次我和海泉去他家拜望,我们就问到写歌剧《白毛女》时是多大年纪?他说:20岁。又补充一下:20到21岁跨年。

编辑:js09
更多文化新闻!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有艺术(syyys2015)
相关新闻:
沈网视频
沈网图片
文化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