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刘洋洋演唱

扫码听歌
“绿瓦红墙,千顷松浪,耳语着从前的北方;钢筋铁骨,旧日厂房,镌刻着为国的荣光;榆槐柳杨,饼串面汤,升腾起烟火的模样;市井万象,平凡浩荡,这是我眷恋的地方……”2021沈阳城市新民歌大赛圆满落幕,由沈阳日报社出品的歌曲《我和我的沈阳》荣获“最具音乐风情奖”。歌曲由关不倒作曲、赵红霞作词、萧亮编曲、刘洋洋演唱,它以一个人的视角看待整个城市,犹如一封“写给家乡的情书”。
民族与古典的“混搭”
展现“新民歌”大赛组委会音乐水准
谈到歌曲创作的灵感,曲作者关不倒表示,作为沈阳城市新民歌大赛的策划人,自己本身又是音乐创作人,自然会想要参加一些原创音乐类比赛,“当时心里痒痒的,于是我就创作了这首歌。既满足了自己的创作欲望,又反映了大赛组委会的音乐水准,同时也向沈阳这座城市致敬。”
关不倒介绍,在他个人的作曲经历中,这首歌是古典性最强、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首作品,“里面有14个‘黑键’(半音),几乎每一句都有一处。当然这不是炫技,而是传递更加微妙和丰富的情感。这首歌的编曲萧亮老师在配器上加入了很多古典元素,比如竖琴、小提琴等。”
在关不倒看来,《我和我的沈阳》的曲风是民族与古典的“混搭”,而这首歌的演唱者刘洋洋是沈阳音乐学院的民族声乐老师,声线清亮、干净,将歌曲唱出了温暖神圣的感觉,让他非常惊喜。
承载沈阳发展历史
诉说沈阳人与家乡的血肉相连
这次是关不倒和沈阳晚报编辑中心主任赵红霞继歌曲《谢谢你的爱,让生命澎湃》之后的再次合作。赵红霞的歌词中展现了大跨越的时空维度,格局非常大,将浓浓的家乡情怀融入字字句句中。赵红霞在主歌部分细腻地层层推进,用柔情和烟火气化解沈阳历史进程中的钢筋铁骨;副歌部分用“赋比兴”中“兴”的手法,展示沈阳与人们“骨肉相连”之感。“我和红霞老师都想把这首歌做成不仅仅是记录当下,而是承载沈阳发展史的一首‘大歌’。”关不倒说。
此次参加沈阳城市新民歌大赛,演唱者刘洋洋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她表示要把这些年对沈阳的情感全部倾注在《我和我的沈阳》这首歌里,“我对歌曲进行了二度创作,每一句歌词和旋律都做了细致的调整,也加上了自己演唱的和声,只为情感展现得更加丰富。”
歌曲MV有感伤有温暖
用音乐感受着沈阳的幸福和美好
在决赛中,《我和我的沈阳》歌曲MV同步亮相,沈阳晚报逐浪剧社的小演员乔湘越和她的父母、沈阳城市新民歌大赛复赛选手宿健倾情出镜参演。MV展现了在城市生活的人经历过种种磨难、酸甜苦辣之后,有幸福也有悲伤的情感变化。最后的画面是在年老的回忆中,幸福消解了那些苦难,从儿时到壮年,再到暮年,依然在朝阳的沐浴下,感受着城市的幸福和美好。
关不倒表示,这首MV呈现了电影质感,“受张艺谋作品《一秒钟》的启发,如果说那部作品是献给电影的一封情书,那这首歌就是我们创作团队献给沈阳的一封情书。把这首歌献给每一个用热忱拥抱沈阳的平凡人,他们在沈阳幸福过、奋斗过、承受过、追逐过,最终享受着新沈阳的那缕朝阳。”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张宁
主任摄影记者常晟罡摄影记者王江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