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沈阳首届武术节为“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构建了全新的传承平台。8月6日,作为今年“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之一,2020年沈阳首届武术文化节以“六区联动献技”形式揭开帷幕。依傍着秀美浑河,沈水湾公园云飏阁是“六区联动献技”的主会场,伴随着45名沈河区泉园第二小学鸳鸯拳武术队师生精彩演绎的《中华少年》,沈阳首届武术文化节开幕。集体少儿武术、集体太极拳、武术名家献技……静若伏虎,动若飞龙,缓若浮云,疾若闪电,刚劲有力的武术招式与云飏阁古建筑相映生辉,沈城市民在这里感受着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
打造三大主题板块
2020年沈阳首届武术文化节是由沈阳市中小学生体育协会、市跆拳道运动协会主办,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武术协会、浑南区武术协会协办,沈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支持举办的。武术文化节不同于以往单纯的竞技比赛,而是立足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以推广、发展武术运动为宗旨,既有学术研讨,又有展演和竞赛。
本届武术文化节共分三个主题板块。8月5日召开了专家学术研讨会,辽沈著名武术专家、学者、教练汇聚一堂,从历史与发展角度共商沈阳武术发展大计;第二个主题板块是8月6日上演的“六区联动献技”,一段段精彩展演向沈城市民奉献出一场有味道的武术文化“盛宴”;接来下的“线上竞赛”包括武术竞技类拳术、器械套路,传统武术拳术、器械套路,太极类拳术、器械套路等,选手将以视频形式参赛,组委会组建专业裁判组进行评判。
六区联动名家献技
沈阳拥有深厚的武术底蕴。辽宁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沈阳市中小学生体育协会名誉主席于海向记者介绍说,明末清初随着“南拳北上”的盛行,武术在这里逐渐兴盛,拳种也日益丰富,不少都是超过百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50年代初期,更有大批武师和拳师带着满身的真本事“闯关东”,来到东北,来到沈阳。为传承和推广沈阳地方特色武术文化,打造传统特色武术文化品牌,沈阳推出“武术文化节”,有基础有底蕴。
8月6日,以和平区沈水湾公园云飏阁为开幕主会场,沈河区、浑南区、铁西区、新民市以及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各设分会场,来自各区武术协会、武术馆(校)等12支代表队的400余名运动员及10余位辽沈武术名家,逐一登场献技。太极拳、通背拳、尚派形意拳、八极拳、螳螂拳、鸳鸯拳、双手剑、八卦掌、翻子拳……各式拳种在沈阳的代表性传承人、弟子展示各自的拿手绝活,精湛的武艺令人拍手叫绝。驻足观看的沈城市民有幸欣赏到这场难得一见的武术文化“盛宴”,纷纷大呼过瘾。
同时,武术文化节打破项目界限,将同是以搏斗为主要形式的跆拳道项目纳入武术节展演环节中。来自沈阳多家俱乐部的跆拳道“萌娃”们献上跆拳道品势和时尚跆拳道舞。
武术传承从娃娃抓起
记者了解到,传统武术有129个拳种,在沈阳比较常见的有50余种,其中还有拳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沈阳通背拳、鸳鸯拳和戳脚翻子拳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影响力,在沈阳都有代表性传承人。
辽宁省校园武术研究会会长康健军,就是武当地宫鸳鸯拳第六代传承人。在云飏阁,康健军展示出的“雄飞千里,雌守家园,刚柔相济,气血双炼”,完美演绎出鸳鸯拳的技艺风格。2010年开始,康健军将鸳鸯拳引入校园,在浑南区深井子小学和沈河区泉园第二小学培养直系传承人七人,先后接受培训的师生近5000人,在全国比赛中屡获佳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