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沈阳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金融中心,也是最早解放的大工业城市。1948年解放后,沈阳率先转入经济恢复和建设,全市人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创业激情,担负起“共和国工业长子”的神圣使命,一座座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拔地而起,一项项技术难关被攻克,一件件打破国外垄断的国之重器被创造出来……
为纪念沈阳解放70周年,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沈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沈阳日报联合推出这期纪念沈阳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从史上第一、敢为人先、长子情怀三个层面,反映沈阳解放70年内的辉煌成就(内容来源于今年出版发行的《城市的荣光——沈阳解放70年辉煌成就》)。
史上第一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
一座历经战火、百业待兴的城市从此有了新的使命。沈阳很快脱胎换骨,成为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无数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上第一”由此涌现:
1951年,由沈阳第一机器厂制造的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1952年,沈阳电工六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3000千瓦水轮发电机;
1953年,中国第一台20000千伏安40000伏特变压器在沈阳变压器厂试制成功;
1955年,沈阳桥梁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25吨塔式起重机;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国营松陵机械厂(今航空工业沈飞)试飞成功;
……
2010年,中国第一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总装车间制造成功;
2018年,由北方重工设计制造的世界上最长水泥熟料输送机——浙江湖州南方物流码头“空中运输走廊”输送机试车成功。
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又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以I5智能机床、新松机器人等为代表的高精尖产品持续领跑智能制造的新时代。
敢为人先
沈阳人民创造了数以百计的“史上第一”,也让体现智慧与创造结晶的“沈阳经验”“沈阳模式”在神州大地复制推广,结出硕果。
沈阳解放后,接管大城市的“沈阳经验”迅速向新解放的城市推广,为全国解放做出贡献。沈阳工人于1949年开展创造新纪录运动,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成倍提高并推向全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创时期的工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1961年10月26日,沈阳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厂际经验交流和技术协作活动委员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职工技术协作组织,群众性技术协作活动从沈阳走向全国。
改革开放后,沈阳还开创了厂长负责制、租赁经营、企业破产等全国性经验。1986年8月3日,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沈阳市工商局出示“红牌”,宣告破产,被誉为“惊天第一破”的改革试验,为国家破产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2017年,国务院又把沈阳机床集团综合改革作为全国国有企业综合改革试点。
沈阳人民“敢为人先”创造的宝贵经验,推动了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长子情怀
沈阳作为工业重镇,自1948年解放伊始就承担了支援全国解放的使命,又承担了抗美援朝、支援全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对口帮扶,抗震救灾等重任,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
如抗美援朝:沈阳人民以“前线人民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的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沈阳重型机器厂用19天完成了10万把军镐的制造任务;成千上万的铁路工人、汽车司机、医务工作者和运输队员开赴前线担当各种战勤任务……至今,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还安葬着黄继光等123位志愿军战斗英雄和团职以上干部。再如支援三线建设:自1964年起,沈阳承担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仅铁西区就有48家企业参与援建,派出23304人,其中三家企业全厂搬迁、23家企业创建新厂、29家企业车间整体划拨。
沈阳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以及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等。这些荣誉是全市各项建设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国家和人民对沈阳给予的充分肯定。
①1986年9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资产整体出售仪式现场。
②1954年9月,出席沈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劳模,左起:沈阳第一机床厂车间主任王文山,高坎农业合作社社长张振发,沈阳第五机器厂马恒昌,苏家屯机务段105号火车司机长郑锡坤,沈阳铁路局沈阳火车站副站长李锡奎。
③1958年,沈阳工人用“蚂蚁啃骨头”精神生产大型设备。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周贤忠实习生乌亮整理

1966年,大批工人从东北来到三线工地参加建设。

①

②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