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在今天的东北中山中学的校园里,有一座“齐世英纪念图书馆”,齐世英是东北中山中学的创始人之一。

东北中山中学创办人,左起:李锡恩、黄剑秋、齐世英、梅公任
1934年3月26日,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在北平成立。关于东北中山中学的筹建,在《齐世英口述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这是全国第一所国立中学,行政院特别关心,我也一再强调以‘中山’命名,用以加强学生对主义的认识。当时家乡沦陷,大家都很热心家乡子弟的教育,很多大学教授都乐意降格为中学教员来教育家乡子弟,就是校长李锡恩也是吉林大学校长降格屈就的,所以这个学校办得很有朝气,造就了不少人才。”
齐世英作为学校的创立者之一,对东北中山中学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他的口述自传中,却只有这寥寥数语。
但在女儿齐邦媛的人生回忆录《巨流河》中,关于齐世英创立并保存东北中山中学的艰苦努力,令人读之落泪。
“父亲一向积极乐观,然而此时他必须面对的不仅是国家的难关,还有必须独力设法把南京郊外中山中学师生送到汉口再往西南走的这个难题。”
“行前一个月,父亲顾虑偏远地区的治安问题,向第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要了一百枝步枪交给学校,且给学生军事训练,以备路上保护师生安全。”
“这个家终于有了爸爸,他又黑又瘦,在南京的最后几天连饮食都难于供应。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他那样的大男人流泪,他环顾满脸惶恐的大大小小孩子,泪流满面,那一条洁白手帕上都是灰黄的尘土,如今被眼泪湿得透透地。
他说:‘我们真是国破家亡了!’
在生死之间徘徊的母亲,因为能看见父亲活着回到家中,忧心有了安顿,活了下来。”
“每逢有人提到中山中学,我最鲜明的印象就是在那一条漫长的逃亡路上,我父亲看我们都算平安上路,就急急忙忙赶去下一站接洽驻军,给徒步走来的学生安排粮食与宿地的情形。”
随着日军侵华,国土沦陷,东北中山中学从北平一路流亡西迁至四川静宁寺。在这一路上,齐世英为东北中山中学的安全转移前后奔走,不辞劳苦,保护了大批青年学生,也为以后培养了各类人才与爱国力量。

2001年初秋,九一八事变七十周年,齐世英的女儿齐邦媛与哥哥齐振一、妹妹齐宁媛、齐星媛一起由太平洋两端回到沈阳,共同捐资在东北中山中学建立“齐世英纪念图书馆”,以此纪念那一代漂泊的灵魂。
